历史学界有“八大古都”一说,它们指的是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安阳、杭州、郑州。不过,又一个城市没能入选实在是令人意外和遗憾,它就是河北邯郸,古城邺城。邺城也可以被称为“六朝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均定都于此。
“燕赵之地”历来都是大一统王朝的核心区域,再加上包含众多的千年古城,河北省的文物数量可与陕西、河南、山西等省份相比,甚至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都能发现文物。清雍正年间,河北沧州南皮县一处破庙,发现了一块北朝雕刻,它就是《刁遵墓志》。
清代碑学之风日渐盛行,金石学派高手云集,此碑出土后引发当时人们广泛兴趣,上面的书法也得到了众人称赞,包世臣点评:“《刁惠公志》最茂密,予尤爱其取势排宕,结体庄和。一波磔,一起落,处处含蓄,耐人寻味,不曾此中问津者,不知也。”康有为大圣人还把它比作西湖水:“《刁遵志》如西湖之水,以秀美名寰中”。
刁遵,字奉国,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生于渤海郡饶安县(今河北盐山县),他是北魏贵族,军功卓著,曾任龙骧将军、洛州刺史,熙平元年(516年)逝世,赐谥号为“惠”,这也是为何这块碑也被叫作《刁惠公墓志》。
熙平二年(517年),此墓志镌刻完成,碑高80厘米、宽70厘米、厚15厘米,以楷书刻文28行、700余字,出土时碑身有损坏,所幸绝大部分文字仍能辨认。《刁遵墓志》先后藏于刘克纶、盐山叶氏、南皮高氏、张之洞等人处,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他虽为碑刻,但笔画秀逸细腻,提按分明、使转自然,用笔方圆兼备,转折处以圆代方,含蓄婉转,而在顿笔、搭笔时则圭角外露,以折笔为主。不同的字,处理起来不尽相同,如“南”“流”圆润潇洒,甚至有几分《兰亭序》韵味,而“月”“四”则劲挺峭拔、切笔明显。
《刁遵墓志》楷书中含有行书笔意,如果细看就能发现“流”“列”“之”“予”均是如此。北碑楷书一大弊端就是用笔过于刚劲,结果产生了板滞无韵的情况,而通过笔画的连带、简笔、牵丝引带,使得气韵陡然活泼起来。此碑结字宽绰,略带扁势,主笔拉长,向四周辐射,内紧外松。
相较于《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的险奇刚健,《刁遵墓志》显得含蓄多了,如果说前两者可以用“壮美”“阳刚”形容,那么《刁遵墓志》则呈现出“优美”“柔婉”的一面,它们都是北碑不可忽视的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