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 李慧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围炉守岁、拜年祈福等习俗经过千年流传,成为亿万中国人心中情愫的生动表达。今年,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云上”过节。虽说方式有所变化,但同样有滋有味。线上看展览、全景逛庙会,沉浸式体验让文化韵味与美丽风景近在眼前。手机早就备上了免费流量,边吃饺子边给远方亲朋视频拜年,身不能至心也团圆……可以说,无论年长年少、无论身在何方,云上过节“总有一款适合你”。
年该怎么过,其实没有标准定义。总体说来,节与时进,俗因时变。中国青年网专访了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智库总编辑、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于今,探讨中国民俗背后的讲究。
中国青年网:民族民俗节气和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于今:二十四节气、春节等民俗,短信、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途径,我多年对它们进行调研搜集考证,并加以整理创新。短信是群发,从十几年前春节的50人,到2013年的500人,微信、微博、新媒体传播不计其数。有高端领导,有党政军政要专家,还有古稀尊者与志学青年等等。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之根本,民族民俗节气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活水源泉,文化观念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文化复兴应为前提,否则改革就会变成危机导向性的改革。不懂祖国历史文化,就无法转变思想观念,就会激进或失控,这些都会增加改革成本,甚至会影响国家发展和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中,从不缺乏“扬弃”和“并包”的文化理念。文化复兴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家软实力的根基所在。扬弃传统文化应为主要思路,认清“自我”已是当务之急。要“文化自信”,首要“文化自觉”,更要“自知之明”。
中国青年网:有报道指出,一些民间民俗中包含迷信成分,您认为如何厘清二者的概念?
于今: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所谓“民俗”,是中华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来自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它以人为载体,建立了一座文化的桥梁,沟通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用代代相传的记忆与故事,巧妙跨越传统与现实,构建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民俗,既是古老文化的遗留物,又是人们文化情感的载体,在许多传统的观念里,民俗与迷信的概念一直都没有厘清。
其实,民俗和迷信本就是两个概念,在旧中国,人们由于科学意识的不足,寄希望于许多非自然的事物,因此,民俗里总混有迷信的成分。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意识的提高,我们能够去批判地接受。对于民俗,我们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民俗有其文化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将民俗与迷信独立看待,科学认识民俗。
中国青年网:民俗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于今:在现代社会,民俗依旧有其存在的价值。古代人民敬畏自然,讲究敬天授时,便将一年的时光根据自然的规律划分为节气和民俗,在每一个节气、民俗里,都有按例应该去做的事。因此一年的生活便顺应天时,有条不紊,撒种、浇水、播种、收获都有时节,年年周而复始,随着四季轮回,代代相传。人们平淡的生活也因节历的出现,多了几分色彩。每到一个时节,家里就会开始忙活,准备一个时节要用的东西,过完一个节气,又将准备下一个节气的庆祝。长此以往,每个节气都有了代代相传的民俗,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民间的价值体系也得到了规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要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作用,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当下,提起恢复民俗,意在恢复文化共识的同时,恢复建立一种适应于现代的新型价值体系。中国梦的提出,我们应该用一种文化的东西将人心汇聚,这文化的东西不应是空而不实的,而应该是根植于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是我们长期以来的民族认同,是深深扎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东西,而这种文化的共识,就是民俗,就是文化。
恢复民俗,不但能将民风归于淳朴,让老百姓的生活里有了一些能够寻到的能够抓住的文化的根基,形成一种全民的文化认同,还能唤醒人们对传统的重视与延续、对当下生活的充实感和对未来的希冀。从文化产业的发展上看,恢复民俗的讲究能够将百姓的日常所需变成文化产业的推动力,将平民生活的必需品变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活水源泉。通过兴民俗,来兴产业,兴文化,继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文化复兴,我们有根基,有实力,有困难,更有希望。
来源:中国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