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日(正月初四)主题为“冬游河北过大年”的蠡县文化惠民演出暨武术会演在留史镇朱佐村村委会院内隆重举行。此次会演由朱佐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戳脚翻子拳协会共同举办。蠡县教育和体育局与蠡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领导应邀出席。参加表演的武术队有:西曹佐、西口、祁家口、刘铭庄、湖村、太合庄、南绪口武术队及肃宁翻子拳协会代表队等。
天公不作美,中午开始下起零星小雪,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队员演出和观众欣赏的热情,天气虽寒,但心中温暖。13时8分,伴随着大鼓队擂响的咚咚震耳鼓声,武术队员逐一出场亮相,精彩的表演不时迎来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各领队教练精神抖擞,先指挥队员上场打拳、器械表演、打对手,然后亲自上阵,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队员越练越“上瘾”,观众越看越来劲,都忘记了天气的寒冷、风雪的袭扰,真让人大开眼界,在洋溢着欢声笑语的春节喜庆日子里,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
这些武术队表演了戳脚翻子拳、少林长拳、翻子十八点、形意拳、太极拳等等。器械表演有枪术、单刀、双刀、软鞭、牛头镗、枪对棍、棍对刀等等,器械对练枪枪锁喉、刀刀擦背,技艺精湛,掌声不断。此传统武术将表演性、艺术性、实战性融为一体,观看这样的精彩表演真是一种精神享受。
肃宁武术队领队刘光芒先生打的拳是翻子十八点,让人尽享眼福,一招一式具有其神韵。他是肃宁县北石堡村人,和末代状元刘春林一个村,他的武术表演和其姓名一样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朱佐村的王宝善、李义峰师傅精于戳脚翻子拳的拳术和器械,不愧为行家里手。太合庄武术队的教练贾彦辉,正值壮年,他表演的戳脚二趟姿势优美,招式到位,技艺娴熟,出手不凡。湖村北腿国术馆两个少年曾获得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金牌,他们的出场把演出推向高潮,刀枪表演出神入化,尽显中华武术的精湛技艺。据跟随南绪口代表队从保定来的王云生先生介绍,他带领参演的几位青少年在省市武术比赛中均获过奖项。他本人从小在南绪口习练戳脚翻子拳,后到保定又学习、研究武当拳法10多年,他现在是一个武术队的教练,几个少年就是他的学生。和我坐在一起观看演出的祁家口“马家门”的马明训先生说,其中这个穿黑衣服、带眼镜的小伙子打拳带风声,可见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清朝末年南绪口王占鳌是武术名家,我问保定来的王先生,他们练的戳脚翻子拳是不是王占鳌传下来的。他说是,还有一个叫慧师傅的也在南绪口传授武艺。我看到南绪口武术队打着一个彩旗,上书:南绪口传武会、慧师傅支脉等字样。祁家口、刘铭庄队来的几位老年、青壮年表演的拳术、器械丝毫不逊色,观众的掌声、叫好声接连不断。西口和湖村队少年儿童队员连续翻的筋斗不时迎来观众的喝彩声。最后,朱佐村及周边武术习练者纷纷上场,都亮出自己的拿手拳术,使会演增添气氛,锦上添花。演出结束时,观者意犹未尽,不忍离去。
蠡县人民自古有尚武之风,清初思想家、教育家李恕谷在晚年讲学时就十分重视体育运动,提出“一人动则一人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的理论,激励着家乡人崇尚武术、健体强身。从清初到清中叶,全县考中武进士9名,武举153名。
蠡县的武术真是了不起,可谓“代代有名家”。仅近代就涌现出了刘观澜、王占鳌、马清源、高擎天、魏老方、魏昌义、齐四喜、吴斌楼、温敬铭、董守义等武林高手。尤其是戳脚翻子拳号称“北腿之杰”,是中华优秀拳种,民族瑰宝。蠡县的武术健儿在全国乃至世界比赛中多次获得金牌。更加激动人心的是,蠡县西北街的温敬铭在1936年11届奥运会与张文广、刘玉华3人表演空手夺枪,技艺之精湛震动了全世界,为国争了光。他后来成为“一代宗师”,曾任中国武术协会的副主席、武汉体育学院的教授。年前,温敬铭武术家的外甥女、原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原保定市文联主席)刘素娥介绍,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正在拍摄“一代宗师”的纪录片,以此弘扬其以武报国的奉献精神,这也是蠡县的一道靓丽名片。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蠡县几十个武术队都在教授学员,有热衷于武术事业而无私奉献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奋斗,再加上武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把这一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造福桑梓,惠及子孙。
图文作者:过隙
编辑:刘文海 邓彩霞
审核:孙业腾 关晓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