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红刊传媒与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达成深度合作,北京制作中心将正式挂牌
来源:红刊 创建时间:2025-05-25 17:21:43

红刊杂志社编辑部电(孙业腾)2025年5月25日,中国红刊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CECTV)在北京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双方在国际文化传播与教育内容创新领域的深度协同迈入新阶段。作为合作的重要里程碑,红刊传媒北京制作中心在CECTV总部正式挂牌,未来将依托双方资源优势,打造集内容创作、技术研发、国际传播于一体的创新平台。

 

一、强强联合:文化传播与教育创新的双向赋能

中国红刊传媒是深耕红色文化传播的先锋机构,其旗舰刊物《红刊》以中葡双语发行,覆盖澳门及海外多个文化空间,通过“大历史、小切口”的叙事方式,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近年来,红刊传媒更以“艺术化表达、科技化融合、国际化传播”为战略核心,即将推出的“红色云展厅”“VR杨匏安陈列馆”等数字化项目,将革命历史转化为沉浸式体验,未来预计吸引超过10万国际观众。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作为海外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中国文化、汉语教育及国际传播的专业平台。覆盖亚太、北美、非洲、欧洲等地区,以“传播文化、沟通世界”为宗旨,构建起全球最大的汉语教育与文化传播网络。其旗下《我的太阳》《中华各民族》等纪录片栏目,通过真实影像向世界展示中国多元文化,而“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更推动了中外教育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此次合作中,红刊传媒将依托CECTV的国际传播渠道,加速红色文化的海外落地;而CECTV则借助红刊传媒在内容创作与数字技术领域的积累以及影响力,进一步丰富教育类节目的创新表达。双方将共同探索“文化+教育+科技”的融合模式,为国际受众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中国故事。

 

二、北京制作中心:打造红色文化国际传播新枢纽

作为合作的实体载体,红刊传媒北京制作中心将聚焦三大核心功能:

1. 内容创作高地:整合双方资源,开发“红色文化国际课程”“中葡双语教育纪录片”等精品内容。例如,计划联合制作《丝路长歌行》系列纪录片,以“一带一路”沿线红色文化遗址为线索,通过4K技术呈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2. 技术创新实验室:依托红刊传媒自主研发的“红色云展厅”技术,对叶挺故居、冼星海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进行数字化复刻,并通过VR设备实现全球观众的沉浸式参观。未来,制作中心还将探索AI互动课堂、虚拟历史场景体验等前沿应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从“灌输式”向“沉浸式”转变。

3. 国际传播枢纽:借力CECTV覆盖全球的播出网络,将《红刊》内容转化为多语种节目,同步在脸书、Instagram等国际平台推广。双方计划在葡萄牙、巴西等葡语国家举办“中华美食文化周”,通过纪录片展映、学术研讨等形式,促进跨文化对话。

三、战略升级:从区域实践到全球叙事的跨越

此次合作不仅是双方资源的互补,更标志着红刊传媒从区域文化机构向全球传播平台的战略升级。

中国红刊传媒创始人黄光宇表示:“北京制作中心的即将成立,是红刊传媒‘立足澳门、深耕内地、辐射全球’战略的关键一步。我们将以CECTV的国际平台为桥梁,让红色文化不仅成为历史记忆,更成为连接中外、对话未来的文化纽带。”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执行台长熊军功则指出:“此次合作将推动教育与传媒的深度融合,为国际受众提供更具温度的中国叙事,助力构建‘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未来展望:开启文化传播与教育创新的新篇章

随着北京制作中心的即将正式运营,双方计划在2025年内启动“红色文化国际传播计划”,在里斯本、圣保罗等城市设立海外编辑部,打造多语种传播矩阵;同时建设“大湾区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整合粤港澳三地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此外,双方还将联合发起“红色文化创新大赛”,面向全球征集红色主题文创产品、短视频等,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此次合作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生动实践,更标志着传媒与教育领域的跨界融合进入新阶段。通过“内容+技术+平台”的协同创新,中国红刊传媒与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正以红色文化为纽带,构筑起连接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的精神桥梁。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声像中心副主任曾治等参加。

编审:刘鑫闻 王正义

责任编辑:孙业腾 赵道远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红刊杂志社独家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

文章来源:红刊杂志社

编辑:本站编辑